其中新特能源、四川协鑫、东方希望等一线厂家的恢复生产对多晶硅带来了约9000吨的增量,协鑫、内蒙新特、青海丽豪等新建产能带来约7000吨的供应增量。
跨界追光者备受关注的新能源光伏赛道,是新时代发展的一个热点赛道,如今也是一个日益拥挤的赛道。而随着头部企业纷纷扩产,加码一体化,光伏产业内卷化日趋严重,行业马太效应愈加凸显。
如今,我国光伏产业过火的景象,不得不让人再次想起光伏行业曾经经历过的至暗时刻。近几年来,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升温,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产业链多个环节已经经历了两轮产能大扩张。马云曾说过,风过去后,摔死的一定都是猪。然而,伴随着欧美对华双反调查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市场空间被压缩,严重的产能过剩直接造成了国内光伏行业的危机。这让人不经想起十年前,正是由于光伏行业特别是组件产业火热,致使光伏企业纷纷扩产,一大批公司跨界光伏意图分享发展红利,行业产能大幅扩张。
然而实际上,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正可谓是:兴,则一拥而上;衰,则一哄而散。近几年来,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升温,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产业链多个环节已经经历了两轮产能大扩张。
马云曾说过,风过去后,摔死的一定都是猪。然而,伴随着欧美对华双反调查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市场空间被压缩,严重的产能过剩直接造成了国内光伏行业的危机。这让人不经想起十年前,正是由于光伏行业特别是组件产业火热,致使光伏企业纷纷扩产,一大批公司跨界光伏意图分享发展红利,行业产能大幅扩张。然而实际上,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
正可谓是:兴,则一拥而上;衰,则一哄而散。如此巨额的资金砸向光伏产业,可谁又确定这些重磅资金能够泛起几波浪花呢?扩产筑高门槛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寻求跨界发展,往往会选择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而成长性相对较高的行业。
记得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之上,猪都可以飞起来。可以预见,我国光伏行业即将迎来一次大洗牌。冷思考古人云,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对于这一批光伏产业的外来汉,有的原本可能是光伏产业链某环节的供应商,进而实施关联业务延伸;而更多的则是原主营业务与光伏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企业,抢抓市场热点领域,以期分享光伏行业发展的红利。
而就光伏产业而言,企业想要跨界到光伏,除了资金上的大量投入,还需要在技术、人才、规模、品牌、供应链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竞争力。倘若国内光伏产业过早过快地产能大扩张,甚至远远超出实际需求,则对于光伏行业整体发展极为不利,未来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恶性竞争;而如果能够保持合理扩张和产能有序释放,维持适度地产能过剩,或将更有利于光伏行业降本提效,也更有利于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光伏行业的兴衰历史,有可能再上演一次大轮回。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无论是扩产还是跨界入局,都需要时刻保持一定的 冷思考。
今年以来,在各路资本的簇拥下,光伏产业涌入了新一批的跨界者:有做房地产的,也有做建材水泥的;有做纺织服装的,也有做儿童玩具的;有做乳业的,也有做餐饮的;有做兽药的,也有生猪养殖的。这话虽不太好听,但是道理很浅显易懂,企业跨界确实需要慎重,再慎重。
不难看出,光伏行业强者愈强的格局已然成形。实际上,光伏产业链环节也比较多,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到组件,从银浆胶膜到玻璃背板,从生产设备到逆变器等各个领域,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和规模上已经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
异质结电池通过其独特结构可显著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目前HJT量产效率已接近24%。建设周期为18个月,分两期投建,预计建成后年均利润总额7.7亿元,项目地点:甘肃酒泉。2021年HJT整线设备首次出口海外,并推出年产能 600MW的HJT高效电池生产设备。近年来,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积极布局HJT,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晶澳科技晶澳科技在关注市场主流的HJT、IBC、钙钛矿和叠层等高效电池技术,目前HJT和IBC技术处于研发中试阶段,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研发设计预期,进展顺利。印度REC2022年4月,迈为公告获印度REC 4.8GW异质结电池设备订单。
未来随着工艺进一步成熟,低温银浆逐渐国产化,HJT成本有望持续下降。来源:中国能源网文:李颖。
宝馨科技2022年5月28日,怀远县人民政府与捷登智能、宝馨科技签订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127.2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1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和8GW光伏组件生产线。而TOPCon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传统P型电池设备制程,可以在传统PERC设备上升级改造,且单GW改造成本在0.6-0.8亿元左右。
以TOPCon和HJT两条技术路线为主导,2021年后N型电池开始快速发展。爱康科技在浙江湖州长兴县建设的HJT高效电池组件项目,目前一期2GW异质结电池及2.4GW组件项目中,2.4GW组件产线已于2020年8月底全部投产,一期220MW异质结电池项目全面进入批量化、大规模生产阶段。
2 TOPCon与HJT对比(1)HJT工艺简洁TOPCon工艺繁杂,且目前多条技术路线并行。预计该项目为HJT 电池中试线相关。迈为股份HJT整线单GW投资较公司传统丝印业务提升约10倍,目前公司HJT整线设备市占率约70%。公告显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咸新区分公司将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永乐镇北流村、南流村,原点大道以南,泾干三街以北,原点西一路以西,原点西二路以东范围内建设1200MW/a项目,为隆基股份中央研究院一期中试项目。
迈为股份2019年初,迈为股份开始关注HJT异质结高效电池技术,成功研制了HJT高效电池整线设备,实现了该设备的国产化。金刚玻璃2022年5月23日,金刚玻璃对外宣布首批异质结高效组件已在5月22日实现首次出货。
目前HJT的高效率和低衰减,已被市场普遍认可。从本质上讲,HJT是一种单晶硅电池片,因此,HJT所处的环节是中下游的电池片,与HJT构成竞争关系的单晶硅电池片品类还包括PERC、TPOCon等。
可见,HJT尚存增效降本的巨大潜力。目前华晟、金刚等企业已开启GW级量产,HJT生产效率已完全步入24%+时代,设备厂商和制造商均声称2022年HJT有望实现25.00%+的量产效率。
爱康科技2021年8月,甩卖光伏电站回笼资金的爱康科技曾披露,未来五年内将打造22GW异质结电池、组件制造实体企业。今年以来,华润电力、华晟新能源、隆基股份、宝馨科技等公司纷纷披露建设GW级异质结电池项目,发布HJT扩产计划,目前已披露光伏异质结潜在招标超20GW。2022年3月,金辰股份首台微晶HJT PECVD设备已发晋能科技验证,目标量产转换效率25%+。金刚玻璃近日再次加码异质结(HJT)光伏电池赛道。
光伏电池片技术迭代将加速,TOPCon和HJT仍将并行发展。东方日升作为国内较早布局异质结电池的企业之一,2022年3月,东方日升抛出了募资50亿元,用于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等计划。
从主流情况看,头部光伏厂商大多青睐TOPCon,新玩家则更倾向于布局HJT。根据各公司公告,全球HJT规划产能已经超过120GW。
机构认为,2022年是HJT降本增效加速推进的一年。理论而言,工艺步骤少,可以提高产品良率以及节约部分生产成本,所以在这方面HJT优于TOPCon。